眉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日期:2025-01-10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的校园,整个校园仿佛被赋予了生机与活力。踏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校园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招手致意。现代化的教学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园各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与周边的绿植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校园里,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或三两成群地讨论着课程问题,或抱着书本匆匆走向教室,他们的朝气与活力为校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远处的操场上,体育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矫健的身姿在跑道上飞驰,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青春的乐章。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知识的气息与成长的希望,让人不禁对这片教育的沃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历史溯源:底蕴深厚的职教摇篮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根源可追溯至 1927 年创立的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彼时,正值社会变革、教育救国思潮涌动之际,眉山国民师范学校肩负起培养教育人才的重任,学制虽仅两年,却为当地输送了约 200 名中师学生,犹如点点星火,为教育事业播下希望的种子。然而,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1929 年秋,学校无奈停办,教育之路暂遇波折。
直至 1939 年,眉山、彭山、青神三县联办短期师训班,以及眉山专署主办的眉山专区师资训练班先后在原校址文庙(现址)开班,学制一年,为当地培育师资力量的薪火得以延续,前后毕业学生约 340 人。1942 年春,四川省立眉山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学制三年,面向本专区所辖十县招收初中毕业生,为川西十余县源源不断地输送教育人才,截至 1949 年底,已有 1000 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教育岗位。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是蓬勃发展。1949 年 12 月眉山解放,学校转型为社会主义学校,先后定名为 “四川省公立眉山师范学校”“川西眉山师范学校”,1953 年春正式更名为 “四川省眉山师范学校”。期间,眉师丹棱师范班及洪雅、青神、夹江等师范学校相继并入,学校规模不断壮大。1956 至 1962 年,学校增设函授部,为眉、彭、丹、青、洪五县在职小学教师提供培训,助力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尽管在 “文革” 十年动乱中,学校遭受重创,校舍、教具散失,万卷图书化为乌有,教学质量急剧下滑,但在困境中,学校师生仍坚守教育初心,期待着重生的曙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眉山师范学校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实教育设备,改善办学条件,除普师班外,还增设文科、数理、数化、外语、音、体、美等专业班,积极深化教改工作,教学质量显著回升。1980 年和 1983 年,学生在乐山地区师范学校统考中,语文成绩均斩获第一。全校教师 90% 以上具备大专毕业学历,众多教师参与省、市组织的大纲、教材、教参的草拟、编写和审定工作,为四川省教材建设贡献力量,部分教师还在全国和省、市报刊发表教学、科研文章,或在学术会上交流经验。1994 年,国家教委中师联检组对眉师办学标准化进行检查验收,学校荣获优秀称号,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与师范教育并肩前行的,还有学校的农业教育。1958 年 7 月,为顺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四川省人民政府在乐山地区创办四川省乐山专区农业学校,校址位于眉山县城大东街,开设农学、牧医、农经、植保四个专业,学制三年,并接收郫县农机校 1956 年、1957 年代为招收的农学专业学生 330 人,当年在校生规模便达 586 人。此后,学校不断发展,1959 年招收农学、植保、牧医专业学生 214 人,1960 年增设水利专业,招收农学、植保、牧医、水利工程专业学生 243 人。
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学校也历经风雨。1961 年,国家经济困难,学校按照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精简压缩学生 164 人、教师 21 人、职员 23 人,师生停课下乡支农。随后,学校经历停办、复校、迁址等诸多波折,校舍还曾被部队占用。直至 1972 年 6 月,学校恢复办学,并将夹江水校并入,校址定在洪雅县阳坪农场,主要举办半年制农技培训班。1976 年,省、地两级财政拨款 45 万元,在峨眉山市符溪为学校建新校舍,1977 年元月,学校迁至新校舍办学。1981 年年底,学校与部队达成收回眉山校产的协议,1982 年开始重建校园,1983 年底新建校舍主体工程竣工,1984 年 2 月,学校整体迁回眉山新校园。此后,学校不断发展,先后更名为乐山市农业学校、眉山农业学校,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始终坚持为 “三农” 服务的办学方向,注重实践能力训练,为眉山、乐山等地培养输送大批卓越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历届校友中涌现出大批党政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2002 年,经省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眉山师范学校和眉山农业学校强强联合,合并组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两所学校的合并,实现了师范教育与农业教育的优势互补,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学校扎根东坡故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庇荫着莘莘学子,为他们提供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校园概览:环境与设施交相辉映
(一)优美校园环境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校园环境堪称一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眉山大地。学校坐落在岷江之滨、眉山岷江二桥桥头,校区依山傍水,周围公园环绕,校园环境幽美,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校舍依山而建,推窗即见雄伟壮观的岷江二桥,于是,学校有 “见桥大学” 之称谓。
漫步校园,绿意扑面而来。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错落有致,形成一道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春日里,繁花似锦,桃花、杏花、樱花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给校园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花毯;夏日,绿树成荫,蝉鸣阵阵,为师生们遮挡骄阳,提供一片清凉的休憩之所;秋日,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给校园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冬日,腊梅傲雪凌霜,暗香浮动,在寒冷的空气中传递着坚韧与希望。校园中的人工湖更是点睛之笔,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偶尔泛起涟漪。湖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画。湖上架设着几座精致的石桥,连接着湖岸的各个区域,师生们漫步桥上,既能欣赏湖光山色,又能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
校园的布局独具匠心,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错落分布,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教学楼外观现代简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实训楼则充满了科技感与实用性,内部各类专业实训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图书馆造型典雅,藏书丰富,是师生们汲取知识的宝库,馆内静谧的氛围让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体育馆气势恢宏,内部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多种运动场地,为师生们提供了锻炼身体、挥洒汗水的好去处。
(二)先进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 870 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21 余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 134 个、实训基地 6 个,校外实训基地 206 个,如此雄厚的硬件实力,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校内的实验实训室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无论是机械加工、电子电工、计算机网络,还是农业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专业,都有与之对应的先进实验实训室。在机械加工实训室,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整齐排列,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机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零件加工技能,感受金属在指尖下蜕变的奇妙过程;电子电工实训室里,各种电子元件、测试仪器琳琅满目,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电路设计、焊接技术,组装出一个个功能各异的电子产品,点亮科技之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配备了顶级的服务器、交换机和电脑设备,学生们模拟构建企业级网络架构,进行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为未来投身数字化浪潮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还拥有 6 个实训基地,其中更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这些实训基地宛如职场的 “练兵场”,高度还原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农业实训基地为例,这里拥有大片的农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以及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学生们在田间地头学习农作物的播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亲身体验 “汗滴禾下土” 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温室大棚里,运用智能控制系统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培育各类珍稀花卉和蔬菜,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农产品加工车间里,先进的加工设备一应俱全,学生们参与农产品的深加工流程,学习如何将丰收的果实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不仅如此,学校图书馆藏书达 46 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资产 6850 余万元。图书馆内,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从经典文学、学术著作到前沿科技期刊,应有尽有,满足了师生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电子阅览室配备了高速网络和舒适的阅读设备,方便师生查阅电子文献资料,拓宽知识视野。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更是与时俱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逐渐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们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探索知识的无限可能。
专业集群:多元发展,精准育人
(一)王牌专业风采
-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学前教育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卓越的教学实力。其课程体系犹如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识大厦,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石,筑牢学生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认知根基;钢伴和儿歌弹唱、少儿舞蹈表演、幼儿园环创和教玩具制作等技能课程则如同大厦的支柱,撑起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与实训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学校配备了专业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手工室等实训场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求。
就业方向多元且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从事幼儿教师岗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爱心耐心,为幼儿成长启蒙;担任保育员,细致呵护幼儿生活起居;走向幼儿园管理人员岗位,运用所学管理知识,统筹园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众多毕业生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甚至自主创业开办优质幼儿园,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智能制造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勇立潮头。专业课程紧密围绕行业需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夯实学生机械领域知识根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PLC 技术应用等课程开启学生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探索之门;数控与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等前沿课程则让学生紧跟智能制造步伐,掌握操控先进设备的本领。
校企合作更是该专业的一大亮点。与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深入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研发与生产,积累宝贵的职场经验。企业专家还会走进课堂,带来行业最新动态与实践技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凭借过硬技术与实践经验,广泛就职于机械制造、汽车生产、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成为技术骨干与创新先锋,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特色专业阵列
- 畜牧兽医专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当下,畜牧兽医专业成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专业课程全面且精细,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原体检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为学生搭建起扎实的专业知识框架,使其深入了解动物机体构造、营养需求与疫病防控基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处理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等课程则聚焦实践应用,让学生掌握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养殖环境优化等核心技能。
学校拥有校内养殖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养殖场景,配备先进的养殖设备与检测仪器,学生在这里亲自动手饲养家畜家禽,进行疾病诊断与防治实践,积累丰富的一线经验。校外与众多规模养殖企业、宠物医院、动物疾控中心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面广泛,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动物屠宰企业、动物疾控中心、宠物医院、规模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等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治、动物检疫检验、兽医化验、饲料质量检测、畜禽及产品营销、动物饲养管理、养殖场经营管理等工作,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 计算机应用专业:身处数字时代,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开启信息科技之门的钥匙。课程体系紧跟行业前沿,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根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多媒体制作、VB 程序设计与实训等课程提升学生实操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应对计算机硬件软件故障,进行多媒体内容创作与简单程序开发;计算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外设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计算机销售等课程则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全能型计算机应用人才。
学校计算机实训室配备高性能电脑设备、网络搭建模拟平台等,满足学生实践需求。与多家 IT 企业建立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实习岗位,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应用与维护等工作,也可凭借所学技能自主创业,投身互联网行业浪潮,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弄潮儿。
- 烹饪专业(中式烹调):作为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摇篮,烹饪专业(中式烹调)散发着独特魅力。专业课程犹如一场美食文化之旅,烹调工艺、菜肴制作技术让学生掌握中式菜肴烹制精髓,从火候控制到调味技巧,练就一手精湛厨艺;雕刻与冷拼艺术将食材化为艺术品,展现中华美食美学;西餐与西点基础拓宽学生美食视野,融合中西烹饪之长;面点工艺、厨政管理、宴会菜单设计、烹饪营养与配餐等课程培养学生餐饮管理能力,使其不仅能烹饪佳肴,还能统筹厨房运营、策划宴会菜品。
校内烹饪实训厨房设施一流,配备专业炉灶、炊具、冷藏设备等,模拟酒店厨房工作环境,学生每日沉浸在美食创作中,提升技艺。校外与酒店和高端餐饮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毕业生多就业于星级酒店、高端餐饮企业,从事菜品制作、中西面点、烘焙和糕点制作及餐饮管理工作,将中华美食文化传播四方,为食客带来舌尖上的享受。
师资领航:卓越团队,赋能成长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拥有一支实力超群的师资队伍,宛如一座灯塔,为学生照亮求知的航道。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584 人,其中专任教师 476 人,兼职教师 126 人。这支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他们汇聚一堂,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 113 人,他们宛如学术领航员,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在教学、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为专业发展指引方向;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有 190 人,这些高学历人才带来前沿知识与创新思维,如源头活水般注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更有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眉州名匠等高层次人才数名,他们犹如璀璨星辰,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以卓越成就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此外,学校还拥有省级优秀教师团队 1 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这些团队协作奋进,攻克教学难关,推动教育创新实践落地生根。
陈继红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从事教育 24 载,默默耕耘,硕果累累。她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对每一堂课都精心筹备,哪怕教授过几十遍的课程,依然做到教学 “六认真”,常常为备课、批改作业熬夜至凌晨。正是这份执着,让她学术成果斐然,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主研课题 10 余项,荣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三等奖 1 项、省级一等奖 4 项,编写的教材屡获佳绩。在教学中,她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用实际行动传递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育学生成长。她还担当排头,带好团队,无私传授经验,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带领团队勇攀教学高峰,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就业 “职” 通车:校企携手,筑梦未来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在就业领域成绩斐然,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 95% 以上,这一耀眼成绩背后,是学校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在发力。
学校与 206 个校外实训基地紧密携手,为学生搭建起通往职场的坚实桥梁。这些实训基地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学前教育、农业科技等众多领域,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精准匹配。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学生定期前往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训基地实习,在真实的生产线上参与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装配与调试,熟悉从图纸设计到成品产出的每一个环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则深入眉山市各大优质幼儿园,参与班级教学、幼儿保育、活动组织等工作,将所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技能。
“订单式” 培养模式更是学校就业的一大亮点。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万华化学、杉杉锂电、中创新航、通威太阳能、德恩精工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与学校合办订单班,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在订单班中,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派遣资深技术人员入校授课,带来行业前沿技术与实际操作经验;学校则按照企业标准严格训练学生,确保学生毕业时能直接胜任企业岗位需求。例如,在与某新能源企业合办的订单班中,学生不仅系统学习新能源材料制备、电池生产工艺等专业知识,还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核心研发部门,成为技术骨干。
众多毕业生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扎实技能与丰富实践经验,在职场大放异彩。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小李,在校期间多次在幼儿园实习锻炼,熟练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与班级管理技巧。毕业后,她顺利入职一家知名连锁幼儿园,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与亲和力,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还多次荣获园方颁发的 “优秀教师” 称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小张,在德恩精工的实训基地实习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技术天赋,毕业后正式入职该公司,参与多项重要机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凭借精湛技艺解决诸多技术难题,短短几年便晋升为技术主管,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努力奋进,向着美好的职业未来大步迈进。
校园生活:青春飞扬,活力无限
(一)多彩社团活动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的社团活动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为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色彩。学校现有各类社团 30 余个,涵盖文艺、体育、科技、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需求。
在文艺的舞台上,音乐社、舞蹈社、话剧社等社团绽放光芒。音乐社汇聚了一群怀揣音乐梦想的学子,他们擅长吉他、钢琴、声乐等多种技艺,定期在校内举办小型音乐会,用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传递青春的热情;舞蹈社涵盖民族舞、现代舞、街舞等多个舞种,社员们身姿矫健、舞步灵动,无论是校内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还是日常的社团展示活动,都有他们惊艳全场的表演,用舞蹈诠释着青春的韵律与力量;话剧社则致力于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从经典剧目改编到原创剧本创作,社员们精心打磨每一个角色,凭借精湛的演技将一个个故事搬上舞台,让观众沉浸在戏剧的魅力世界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情感的温度。
体育赛场上,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社团同样活力四射。篮球社经常组织校内篮球联赛,各班级球队踊跃参赛,赛场上球员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每一次投篮、每一次传球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欢呼呐喊声此起彼伏,将青春的热血展现得淋漓尽致;足球社的队员们在绿茵场上风驰电掣,他们定期与其他学校社团开展友谊赛,战术配合默契,奔跑、传球、射门一气呵成,展现出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羽毛球社则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无论是单打时的技巧较量,还是双打时的默契配合,选手们在球场上轻盈跳跃、挥拍击球,展现出敏捷的身姿与高超的球技。
科技领域的社团更是紧跟时代步伐,计算机科技社、机器人社等社团激发着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计算机科技社的成员们热衷于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探索,他们组队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凭借扎实的编程功底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赛场上屡获佳绩,为学校争得荣誉;机器人社则聚焦智能机器人研发,从机械组装、电路搭建到程序编写调试,社员们全身心投入,操控着亲手制作的机器人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展现出科技的魅力与力量,点燃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之火。
校园文化节、技能竞赛等活动更是社团风采的集中展示平台。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涵盖文艺汇演、科技展览、体育赛事、社团文化展示等多个板块。在文艺汇演中,各文艺社团纷纷亮出 “看家本领”,歌曲、舞蹈、话剧等节目轮番上演,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科技展览上,科技社团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智能机器人表演、创意软件展示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激发同学们对科技探索的好奇心;体育赛事则将校园的运动氛围推向高潮,各类体育社团的成员们在赛场上一较高下,展现青春的活力与拼搏精神。技能竞赛更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各专业社团成员与同学们同台竞技,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绘画比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机械装配、调试竞赛,烹饪专业的厨艺比拼等赛事,不仅检验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更为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切磋的平台,让校园成为技能成长的摇篮。
(二)贴心生活保障
学校在生活保障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学生宿舍主要为六人间,每间寝室内设施齐全,卫生间、洗漱间干净整洁,为学生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衣柜、书桌设计合理,满足学生收纳衣物、学习办公的需求;热水供应系统全天候运行,让学生无论寒冬酷暑都能随时用上热水,洗去疲惫;更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内实现了 WI-FI 无线网络覆盖,学生们在宿舍就能便捷地查阅学习资料、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畅享网络带来的便利。宿舍管理也井然有序,宿管阿姨们亲切和蔼,24 小时值班,不仅负责日常的卫生检查、门禁管理,还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学生们遇到困难,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她们的帮助,让宿舍有了家的温暖。
学校拥有 3 个食堂,实行磁卡管理,为学生提供卫生、便捷的就餐环境。食堂菜品丰富多样,兼顾各地学生的口味需求,早餐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花卷,搭配各类营养粥品;午餐和晚餐则荤素搭配,既有家常炒菜,又有特色风味小吃,从麻辣鲜香的川菜到精致可口的面食,应有尽有,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食堂还配有电视,就餐时间播放新闻、科普节目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用餐时光。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后勤部严格把关食材采购源头,每日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从食材的新鲜度、加工过程的卫生规范到餐具的消毒处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管控,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校园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控体系。安保人员 24 小时巡逻校园,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宿舍楼等关键区域设置门禁系统,严格人员出入登记,确保校园人员安全;校园内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覆盖校园各个角落,监控室实时值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响应处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逃生能力;学校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为校园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结尾:逐梦前行,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中职院校的目标奋勇迈进。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怀揣梦想起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诚挚欢迎每一位有志青年加入,一同开启精彩无限的职教之旅,向着光明未来大步前行。
相关文章
- 2025-04-19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怎么样?
- 2025-04-19 四川理工技师学院怎么样
- 2025-04-19 四川省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校怎么样?
- 2025-04-19 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怎么样
- 2025-04-19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怎么样?